要闻资讯>正文

三下乡播种希望,玉米田劳动育人——无锡商院三下乡在广西古棠村的实践纪实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若颖     发布时间:2024-07-17     

  夏日炎炎,阳光如织,广西古棠村的田野上迎来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来自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学院的“青耘乡村行、财菁助振兴”实践团,他们带着对乡村的热情与对知识的渴望,踏上了为期五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旅程,以实际行动在玉米田里播种希望,用劳动汗水书写青春华章。

  古棠村,一个被翠绿山峦环抱的小村庄,以其肥沃的土地和勤劳的村民闻名。今年,正值玉米丰收的农忙季节,金黄色的玉米挂满了枝头,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季节的到来。然而,对于许多家庭而言,繁重的农活和有限的劳动力成为了享受丰收的障碍。正是这样的背景下,“青耘乡村行、财菁助振兴”的到来,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晨雾,实践团的成员们已整装待发,踏入了金黄色的玉米田。在村民的指导下,他们学会了如何高效、安全地收割玉米。汗水浸湿了衣衫,经过一天的辛勤劳作,一筐筐沉甸甸的玉米被运回了村中,成为了村民们眼中宝贵的财富。

  收获之后,便是播种的开始。实践团成员们没有停下脚步,他们转而投入到新一轮的劳作中——种植玉米。从翻土、施肥到播种、浇水,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成员的汗水与智慧。他们深知,这一粒粒种子不仅承载着村民们对来年丰收的希望,更是对乡村未来发展、从脱贫到致富的美好期许。在田间地头,他们与村民并肩作战,共同绘制出一幅幅生动的乡村振兴画卷。

  在古棠村,玉米秸秆作为农业废弃物,往往被随意丢弃或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实践团成员们在和村民的交流下,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了将玉米秸秆作为饲料喂养家畜的建议,并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他们协助村民收集、处理秸秆,并观察记录喂养效果。这一举措不仅有效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还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随着玉米的收获,晾晒成为了村民们面临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实践团成员们主动请缨,帮助村民们在自家院落的空地将玉米均匀铺开,接受阳光的洗礼。在忙碌的身影中,不仅有对知识的追求与实践,更有邻里间互帮互助的温情与感动。这份跨越地区与身份的友谊,成为了古棠村一道亮丽而又夺目的风景线。

  几天的时间转瞬即逝,但实践团在古棠村留下的足迹却深刻而长久。他们不仅收获了劳动的果实,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服务乡村、奉献社会、回报国家的种子。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与不易,也更加坚定了用知识改变乡村、用青春建设家乡的决心。未来,他们将继续秉承“三下乡”精神,将青春的汗水洒向更广阔的田野,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成员们到当地农民家里了解农作物的收成情况和农作过程。 通讯员 田佳音供图

成员们帮助当地农民收割玉米。通讯员 田佳音供图

  成员们与养牛场场主交流如何回收利用玉米秸秆。通讯员 田佳音供图

成员们帮助当地农民搬运和粉碎玉米秸秆。通讯员 田佳音供图

成员们帮助农民在自家门口晾晒玉米。通讯员 田佳音供图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