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考公考>正文

除了读研,家境好坏还对学生发展有什么影响?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王艳     发布时间:2022-03-17     

  目前研究生的国家线已经公布,多个专业的分数都增长了,预计将有300多万的考生落榜,这个数字也是让人感觉很心酸,考研难,想考上就更难了。

  其实很多学生考研也是“迫不得已”,现在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不少大企业都要求要有研究生学历,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很多同学也就只能把考研当做一个出路。

  不过考研也就是一年之内努努力的事情,读研才是真的有难度的,需要处理好跟老师和同门们的关系,也要按时保质量完成论文,都不是轻松可以做到的。

  考上研究生才知道,学生家庭背景不同,会被导师“差别对待”?

  有些同学考上研究生之后才发现,读研并不像想得那么简单,本来考研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有些同学似乎还是被命运“扼住了喉咙”。

  小李是大二时就积极准备考研,由于准备比较充分,意志也非常坚定,他的考研之路十分顺利,本以为一切都在顺利进行,后来导师对他的态度却让他十分伤心。

  小李完成导师给的任务都十分努力,而且完成非常优秀,对于科研也有自己的看法,不过导师对他总是“淡淡的”,对另一个表现不怎么样的同学却十分热情。

  小李本来也不明白怎么回事,后来在一次与同门们的聚餐中,导师也参加了,还非常高兴地说了好几次,那位同学父亲的企业给他的实验室支持了不少经费,这样小李心里的疑团解开了。

  原来自己被导师“差别对待”是因为家庭没什么经济实力,这个答案在让小李感觉到失落的同时,心里也非常释然,毕竟这不是自己的错,而且听同门的师兄们说,导师一直是这样的。

  其实像小李同学遇见的导师,并不是偶然的个例,从小学到中学,老师都会“偏向”某些学生,读研究生当然也不能例外,不过理由更现实了一些而已。

  除了家庭经济原因,一些同学也因为家庭的人脉背景而被老师另想相待,另一位王同学与小李相比可以说是非常幸运了,她的读研路,一直都被家里的科研背景“加持”。

  王同学的父母本身就是大学的教授,而且她自己读的也是父母所研究的领域,在考研之初,父母就帮她联系好了导师团队,那位老师曾读过她爸爸的研究生,也因此表示,只要王同学进入面试,就一定会录取。

  王同学读研当然也是非常顺利,在做项目时也时常被导师“照顾”,就连写论文时,导师也是亲自帮忙改了不少,让她顺利毕业了。

  其实在各行各业,有背景的人都会更顺利一些,不过这并不是普通同学放弃的理由,相反,这应该是出身普通的同学奋进的动力。

  考研难,读研更难,还有考研必要吗?

  现在的考研难度每一年都在增加,考生的增多使被录取变得越来越难,而且读研还会因为家庭出身的不同被差别对待,那么考研还有必要吗?

  答案是肯定的,大家可以去看各类大型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有着巨大的优势,在各地的人才引进政策中,研究生更有许多类似于免试的优势条件。

  考研难并不是某个人需要单独面对的情况,是所有考生共同的难题,虽然考试变难,不过各种对于考试的培训也是不断“进化”,同学们也是有与之抗衡的底气的。

  关键还在于现在研究生工作后的待遇比本科生好了太多,而且以后的研究生学历会更加普遍化,没有这种学历,竞争力也会大幅度下降,考研也因此变得更加有必要了。

  除了读研,家境好坏还对学生发展有什么影响?

  抛开个人努力的因素来说,家境对一个学生的影响其实是贯穿始终的。在同样流行的“鸡娃”文化中,更懂得教育的父母,可以为学生做更科学的规划。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读什么大学,考什么研究生需要自己规划,而一些优秀的父母却不会让学生独自面对,从高考开始,就已经帮助学生一起规划好了发展的路线。

  也许家庭的差距确实让学生的起点有所不同,不过这样的差距也不是不能弥补的,就像是前面虽然很努力,却不被老师重视的小王同学,他依旧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给自己一个更高的起点。

  个人分析:导师因为家庭条件不同而对学生差异对待的情况让人觉得十分不公平,不过面对这样情况的同学也千万不要放弃自身的努力,通过奋斗成长为一棵大树,总有一天,可以为自己提供想要的一切庇护。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