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基础教育中的“速写(综合能力)”教与学|陈顺林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明舒 发布时间:2024-05-16
2021年9月24日,教育部印发推进艺考改革的重磅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从2021年开始推进相关改革,到2024年全部实施。这个文件预示什么呢?也就是育人方式的改变,就单单拿美术学科来说。长期的画照片、静物、单人动态,大量无基础的学生为了上大学,短期集训3个月内可以获得中等水平240分左右的专业成绩,这样的成绩对于美术生来说不高,但是这些文化课程可以上二本的同学来说,有了“专业分”的加持,他们就可以随便挑选985,211这类的高校就读。然而出现读了大学后专业学习跟不上,无创造力。又因为文化成绩不错,继承考研,考博,所以出现一个“美术类博士”基本上不会创作思维和科研方向,也很难画出好的作品与好的评论文章。博士文凭拿到后进入高校与科研单位就业,到单位后还不如一个常年在岗大专和本科生,科研推不动,管理跟不上,学术无法系统化。所以大量的科研单位叫苦、叫难,国家每年付出大量的科研经费,但是成果微乎其微,多数科研背管理阶层垄断,“内部消化”成为学术的罪魁祸首,科研成果出现扣细节,无关痛痒的论文。学科凋零,人才凋零,空有文凭而无“本领”。以至于基础美术教育阶段,进行筛选和系统性培养及其重要。
改革后的教与学的变化
2024年国家已经实施新一轮艺术类高考考改革,这里我们尝试着讨论美术学科。这次教育部的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对高中美术类特长学生的教学影响很大,也使得艺考教学需要经历彻底改革。
2024年,美术高考的“速写”学科靓丽转身,变成了“美术鉴赏与创作”,由以前的30分钟“画照片”或者“写生”速写考题,完完全全变成2小时的"美术基本功+鉴赏素养"的综合能力考察,人物与场景组合考试内容。按照美术这个学科逻辑,这样的考试方式是一个“强素养”,指向美术创作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而设置考试方式。按照国家提出三新改革战略,是实现育人方式转型升级,加速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的深刻变革。然而在这种深度变革与学科大融合中,美术基础教育如何实践,学生如何学习?一系列问题来了。首先,传统的教师手把手教授模式,是否能让学生拥有创新能力?是否能适应新的考试变化?结果显而易见,不可能获得“综合创作”与鉴赏课程融合的能力。因为“手把手”的教学模式有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学会的只是肌肉记忆,而且还是教师自己的长期训练后达到的熟练记忆,这种记忆问题在于学生无法短时间内上手,也无法正确“入门”,路径错误导致学生有依赖感,这种依赖就可能成为以后学习的诟病,不会主动学习与主动观察对象,一直在教师的视觉里绘画,这也是中国美术教育很难出“大家”的问题所在,同时“教师”为主示范的满堂灌模式,一开始的路径错误,导致一系列问题难以推进,所以这种模式是僵化的,教条的,也是美术学科改革提出要规避的内容。
如何教成为美术专业学科的难题。特别是加入“美术鉴赏与创作”,美术鉴赏是素养的强化,所以我会安排他们主动研究一位大师,研究他们的早期、中期、晚期的学艺经历与创作表达,这种情况下学生会系统化地了解与认知美术创作与艺术家如何成长。然后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这种讨论非常具有意义,学生A说:我认为达利早期的作品还没有我们现在画得好,但是他带有研究性的思维去创作。学生B说:我认为达利是及其聪明的,他回避了印象派,立体主义,他直接回到“传统”,在传统里寻找一种新的可能。这让我感到惊讶,我们基础教育中,学生已经开始非常“学术”的讨论,这就是我说的基础教育阶段加入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形成思考与脉络梳理,学会研究方法后可以用于任何学科。但大部分学生要从“美术鉴赏”中的某些经典作品,根据这些经典作品,创作出与时代和环境有关生活的一个场景,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的确困难。这就不仅仅需要学生拥有强悍的基本功,还要有扎实的鉴赏作品能力。
速写基础技能梳理
如何学习才能轻松应对。所以我研发了“梳理思维+示范”,每周一次集中课前示范,然后给学生们系统梳理出学习步骤,让学生们看到与知道思维如何呈现,然后就是按梳理的思维进行训练,这也是在我日常绘画中反复实践中获取到的学习方法。绘画这个学科作为技能学习者,可能思维才是“硬伤”,手上的熟练是非常缓慢,靠肌肉的熟练度。经过思维构建后拥有处理思维导图的同学,他们拿到考题或者联系图片,按照思维构建就有了目标指向,作画的路径也就通透和顺畅了,所以学习速度与获取技能速度更快。2024年速写学科的考题,提供的图片《蒙娜丽莎》的动态姿势为主题人物不得改变动态,另外加三个人以上为次要人物,横竖构图不限,人物风格需偏写实,创作一幅《大家庭》的作品。提供的图片是一张半身人物画像,也就是说场景你需要“默写”,三个以上的人物需要默写。默写,成为速写基础的能力,如何能有效默写,又牵扯非常大问题。高中学生平时积累少,留意生活的能力弱。但是没有熟练的基本功与强大的基础作为后盾,一切都是“雾里看花”,“能知道,但做不到”的尴尬境地。这就需要学生们基础阶段的训练强度加强,初学者往往容易忘记或者手上跟不上,只能是根据课上学习到的思维逻辑和方法,课下自己按照课例的训练路径反复训练,才能可能达到“默写”的能力。默写人物如何解决,我采用了“分解人物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建立比例尺,严格人物比例关系不错的前提下,把人物动态分为“站、蹲、坐”,找到人物躯干的共性,头部,胸腔,盆腔,概括为不同大小的几何形,找到几何形的组合规律,比如头的比例是1头,胸腔的比例是1.5头,盆腔是1头,宽1.2头,四肢用火柴人方式,找到关节位置,以线点相连,后根据对象“几何化”完成后,再勾线完成速写人物,这样学生方便记忆理解。主要记忆头、胸腔、盆腔的组合关系,熟练后就可以完成动态扑捉与默写。这个过程我们得花四周课时训练,学生才能形成记忆思维与上手熟练。
学生掌握了站、蹲、坐三个动态后,我的教学就开始分解,比如从头部分解,比如头部造型原理的几何构成,之后“三庭五眼”的比例寻找,然后集中训练眼部、鼻子、嘴巴、耳朵的造型原理和刻画,基本上要两周课时完成。
然后是手的训练,手比较复杂,而且是90%的高中学生学习难点,手的几何化分解,造型原理梳理,让学生分解法,步骤法处理手部训练。我会结合示范与梳理思维作画“路径”与如何建立比例关系。然后脚的几何化与比例关系寻找,鞋子的刻画,按一周课时完成。
衣服,裤子,褶皱留到最后,因为他们是出效果的部分,主要是训练学生“用笔”。在有褶皱的地方强化视觉观察与分组训练。学生完成以上训练后,完全能顺利到达中上等速写能力,同时能顺利夯实基础,但是也得配合训练量。考题分析,速写(综合能力)结合高中美术必修课《美术鉴赏》中的内容,根据命题进行创作。
1.根据试卷的文字要求完成命题创作;
2.根据试卷所提供的图像素材,按要求完成命题创作。
以上这是速写学科经常出现的考题样式,基本上就是按照“命题”完成创作,这种学科改革的变化,课后按照课堂教学逻辑和思维强化手上的训练,才可能在之后的创作与实践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