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遗之家,领略千年文明之美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成锦 发布时间:2024-02-23
2024年1月8日,安徽财经大学熠遗生辉实践团响应《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同时响应习总书记所说的“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怀着为乡村文化振兴和非遗传承贡献力量的信念,前往安徽泾县开展关于宣纸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宣纸,始于唐代带,产于泾县,如今宣纸已成为泾县的一张亮眼名片。一张张轻如蝉翼、白如雪的纸张背后,其制作技艺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展示了其传统制作工艺的卓越价值。
实践第一站,团队拜访了泾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曹一松老师家中。在与曹一松先生的亲切交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给予了巨大的支持,泾县宣纸乘文化之风也顺势开启线上销售之路,例如每年国家会引入电商人才对泾县人民开展电商培训,许多宣纸商务遍也开始在抖音、淘宝等电商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如今宣纸销售早已到达海外等东亚国家,为宣纸的销售注入全新动力。曹一松先生还说到,为了推动宣纸文化的传播,他们一直积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录制宣纸公益宣传片,努力让大众感受到宣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图为团队成员与非遗专家曹一松老师进行交流
宣纸帘是制作宣纸的必备工具,其制作技艺也被列为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第二站,实践团访问了泾县的非遗人家“草色帘青”。
曹斌卿,宣纸帘制作技艺的市级传承人,在曹斌卿老先生的家庭手工作坊里,传承人向团队成员介绍到,宣纸的一大特点就是纸上的帘纹,而决定这些帘纹的就是宣纸帘。在宣纸帘成品展示间,团队成员看到了白鹿纹、龟纹、罗纹以及十二生肖纹等特色图案的宣纸帘。曹师傅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宣纸帘的生产车间,他告诉团队成员,从上山选材到剖竹、撕篾,从绕线、编制到油漆、下架,宣纸帘的制作过程共有40多道工序。其中,编制用的竹丝就要经过16道工序才能制成。曹师傅现场为团队成员演示了扭蔑、撕篾和抽丝的过程,并让团队成员尝试了抽丝。团队成员发现刀孔槽很小,要反复尝试多次才能对准位置,只有多次尝试均匀抽出的竹丝才不会断裂。最后,团队成员跟随曹师傅学习了编制宣纸帘,这是宣纸帘制作的关键环节,对制作者的专注度要求极高。曹师傅耐心细致的教团队成员编制的方法,队员们左手扶住帘丝,右手拿着线坨上下翻动,使织线交叉缠住帘丝,队员们深刻的体验到了宣纸帘制作的精细。
图为曹冰卿先生在家庭手工作坊中像实践团成员展示竹帘的编制工艺
此次实际之行,实践队成员完成了对宣纸的总体调研,并深入思考,提出宣纸的创造性发展、创新型转化。中国青年要以传统文化为骄傲,提高文化自信,传承其中的“工匠精神”,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下,安财科人定坚守初心,用青年力量传递文房非遗精神。
图为团队成员与曹一松、曹冰卿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