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社区医院里有一个洗手站,朱睿智和同事们将其进行了“升级”。
来源: 中国教育晚报 | 作者: 徐玉 | 发布时间: 2020-06-05
中新社·华舆讯 “90后”女孩朱睿智眼中的卢旺达青山连绵不断,四季如春。作为北京大学一名博士生,朱睿智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以联合国难民署青年专业官员(JPO)的身份在卢旺达开展“社区保护”工作;更没想到,她在卢旺达居住的房屋周围种上各种蔬菜,实现“自给自足”,融入当地生活,成为当地人的邻居和朋友。
“尊重文化差异,通过更加真诚平等的方式了解社区居民的想法,并且相信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和智慧解决现有问题。”朱睿智说,社区保护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动员和调动各种力量,来增强这个社区应对各种情况的自我保护能力。”
新冠疫情,成为全球面对的共同挑战。3月中旬,卢旺达卫生部公布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事实上,朱睿智和同事在这之前就已经开始在难民社区进行新冠疫情的防控宣传,并开展了用水习惯调查等方面的工作,用她的话说是“未雨绸缪”。
丨防疫小妙招来自民间
基层社区的疫情防控,往往都是从点滴小事入手的,比如“勤洗手”。
当地社区医院里有一个洗手站,朱睿智和同事们将其进行了“升级”。“贴上瓷砖,放了一个脸盆,到这个医院的人们都会非常自然的来此洗手。”朱睿智坦言,“我们习惯性的认为,人的意识是很难改变的,但事实上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有时候需要一些小的改变,也就是一个‘巧劲’。”
一个“漂亮”的洗手站自然不能满足社区全部居民的需求。“可现实情况是洗手站不足,这就很难做到‘勤’,而我们又没有办法一下子增加那么多的洗手站。”在参与社区新冠疫情防控的过程中,朱睿智最深的体会是,“当居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解决实际问题的防控“小妙招”,往往来自他们自己的智慧。“社区三分之二的洗手站是当地人自己建的。比如,他们在地上钉上木桩,将水壶挂起,通过脚踩踏板的形式,让水壶流出水来洗手。”
朱睿智在卢旺达参与用水习惯调查。(受访者供图)
在深入调查时,朱睿智发现一些人不愿意使用公共卫生间,而是选择在家建一个旱厕;一些公共卫生间的水龙头年久失修、设备供水时间不合理等。“我们将调研结果反映给供水、设施维护等方面的合作伙伴,让他们有针对性进行提高。”
朱睿智和同事们注意到,一个社区公共厕所的卫生情况明显好于其它厕所。“原因是十几户居民共用这个卫生间,其中三户人家共用一个隔间,配上锁,该隔间的卫生也由所对应的人家自行负责。”
虽然这种办法不一定适合推广于所有社区,但朱睿智认为自己收获了来自基层的宝贵经验。
丨“中国经验”助当地抗疫
2020年1月底,朱睿智休假回中国过春节,用她的话说是,“一脚踏进了疫情里”,中国社区的防控经验让她深受启发。“新冠疫情相关的知识宣传其实是防疫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建立起多维度的宣传网络至关重要。”
在休假结束后,朱睿智返回卢旺达居家隔离后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建立多维度的宣传网络。第一,她通过群发短信的形式,将最新消息,疫情防控知识发送给社区代表,再由他们进行区域内传播。第二,注意到社区居民有不识字、多语言等情况,通过广播站广播、多语言进行传播。第三,设立热线电话,能够及时收集居民的反馈意见等。
朱睿智在中国期间,北京大学每天有专门的同学对其身体情况、心理状况进行信息更新和支持,对她有较大帮助。在卢旺达出现确诊病例后,当地实施了一系列封城措施。为此,她在同事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沟通群。“居家隔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存在很大的心里压力,尤其是深处异国他乡的同事们。每天大家在群里汇报自己的健康状况,并且相互打气。”
朱睿智将中国抗疫信息和科学防疫体验,分享给同事们,帮助他们更准确的了解新冠疫情。
丨“对多元文化尊重的意识更强”
朱睿智曾有多段在联合国不同部门的实习经历,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妇女署。2019年,她申请了联合国难民署的工作机会。
朱睿智在多个项目地中,选择卢旺达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这份工作日常所涉及的关于性别保护、教育公平等相关内容与我自己的研究领域最为匹配,但是工作地点需要扎根一线,又在自己不了解的非洲,因此有过一些犹豫。
朱睿智在卢旺达街头。(受访者供图)
真的走进卢旺达,朱睿智感觉这里很安全,非常干净,“路上没有垃圾桶,也没有垃圾。”
这一年的时间里,朱睿智还做了一件让自己非常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帮助当地学校“升级改造”。从建教室、刷黑板、通电上晚自习、建女生专用的卫生间、提供卫生巾和洗手液、组织教师培训、签订教师守则、组织家长会……“今年孩子们的成绩得到大幅提高,并且周边卢旺达家庭也开始将孩子送入难民营里的学校。人数从我入职时的三人增加到三百人,算是得到了用脚投票的认可。”
如果说这一年自己有什么改变?朱睿智坦言:“可能我对多元文化尊重的意识更强了。当你真诚的想要了解当地文化时,对方也会非常愿意与你分享。而未来如果真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我也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