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薪火传社区,杏林新苗润童心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昕悦 发布时间:2025-02-04
2024年1月6日,山东中医药大学“红脉赓续”社会实践队以“传承岐黄薪火,厚植文化自信”为主题,走进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红石崖小学及周边社区,开展为期两周的中医药文化普及专项行动。这支由中医学、康复学专业、英语专业本科生组成的团队,通过“沉浸式科普+互动式体验+精准化服务”的创新模式,将中医药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践场景,在基层教育与社会服务中探索传统文化传承新路径。
校园科普:以童趣解码千年智慧
在红石崖小学的现场,实践队设计的“药材盲盒”挑战赛引发热烈反响。学生们戴上眼罩,通过触摸、嗅闻辨别出艾叶、陈皮等药材后兴奋地说:“原来中医药不是书本里的老古董,而是能‘摸得到’的学问!”这种寓教于乐的科普方式,让50余名小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30余种常见药材的辨识技巧。
针对青少年认知特点,团队将《黄帝内经》养生理论与现代健康理念结合。从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到经络穴位的奥秘,团队成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中医药的悠久历史和基本理论娓娓道来。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中医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团队成员还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讲解了艾草驱蚊、枸杞养生等小知识。
社区服务:让传统医学走进现代生活
实践团队走访了薛家岛山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践队以科学调研揭开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图谱”。团队针对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特点,设计涵盖中医药认知度、健康需求、服务期待等维度的调查问卷,累计发近300份,有效回收率达92%。
基于问卷交叉分析,团队成员了解到大多数居民知晓中医药“治未病”理念,但很难准确列举3种以上道地药材;慢性病中医调理需求较高,但受访者混淆“药食同源”具体应用,如误将西洋参作为日常滋补品滥用。调研同时发现,老年群体对针灸推拿认知度较高,而中青年更关注中医药养生便捷性,折射出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化适应的双向需求。
从课堂里的药材标本到社区中的艾草香气,从孩子们绘制的经络图到老人手中的养生手册,红脉赓续队的实践足迹勾勒出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当代图景。这支年轻团队用专业与热忱证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典籍中的文字,更在于将其转化为可知可感的现代实践。当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家庭健康管理,当《本草纲目》的智慧沉淀为社区文化基因,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便有了更深厚的现实意义。团队成员表示,未来将继续以青年之力,在更广阔的土地上播撒岐黄文化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