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新能源汽车续航再创新高,燃油车还有未来吗?

新能源汽车续航再创新高,燃油车还有未来吗?原标题:新能源汽车续航再创新高,燃油车还有未来吗?

导读:

如何能让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甩开燃油车几条街?首先要正视什么是新能源车,眼下这些纯电动汽车根本不能称之为新能源汽车,但我们就敢指鹿为马,指望它们的续航里程甩开燃油车几条街那你就掏...

如何能让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甩开燃油车几条街?

新能源汽车续航再创新高,燃油车还有未来吗?

首先要正视什么是新能源车,眼下这些纯电动汽车根本不能称之为新能源汽车,但我们就敢指鹿为马,指望它们的续航里程甩开燃油车几条街那你就掏出自己的智能手机看看还剩多少电量吧,即便满电你能坚持到明天这个时候不充电吗?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在可预见的将来依然很低,盲目的增加数量或密度只能带来更大的安全隐患。

新能源汽车续航再创新高,燃油车还有未来吗?

但现在真正技术成熟、节能的非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增程电动汽车却根本拿不到那些所谓新能源汽车的福利和待遇。类似卡罗拉双擎这些车搭载的浅层充放镍氢电池不仅安全性高,寿命在十年以上依然衰减可以忽略,它们在十几年前就完成了续航和能耗优势甩开传统燃油汽车不止几条街的优势了,而且在十几万的车型当中它的售价已经比传统燃油车的售价高不出1-2万元。

新能源汽车续航再创新高,燃油车还有未来吗?

所以真正可怕的并不是我们无法造出更节省燃油,续航更长,更环保的汽车。而是打着环保名义干背道而驰的事情。当然并不是电动汽车没有存在的价值,电动汽车的能量密度是和自身重量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越轻、越小的电动汽车其实效率越高,能耗越低,眼下电动汽车也基本都是局限在城市内的代步,那么小型电动汽车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新能源汽车续航再创新高,燃油车还有未来吗?

看看那些民营企业生产的老年代步车吧,可以在没有补贴、没有政策倾斜的条件下,在国内销量和电动汽车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甚至质量还在不断提升,就足矣说明这个问题。只不过它们的存在会增加管理系统性和科学的要求,对于习惯了以罚和禁代管的方式它们目前的处境也并不乐观,即便民营企业负担了大量的就业和税收。

电动车终究会在同等质量的续航能力上超越燃油车:一需要科技,二需要契机,地球在有限的资源方面是一个大家庭,为了不浪费资源,合理适时的利用地球资源才能长远。就算能一飞冲天也要徐徐渐进。所以有些资源科技难题就算攻克了,不在用时也不敢利用。

电动车想要续航长,在现在电池技术没有大的突破的情况下,无非就两条路:一是车子不要造大,应该造A级以下的车,尽量轻量化,结构结实简单就好了,这样同样电量的电池就可以多走很多里程;二是给车子装一个增程器,也就是内燃发电机。

现在很多的电动车,其本上都是在燃油车的基础上改过来的,车子结构不合理,也太重了,能量耗损大,增加了对电池容量的需求。这也是现在电动车想要增强续航,比较可行的路。

如果还是用燃油车的基础改成电动车,然后再加上一个增程发动机,也还是可行的。毕竟,增程发动机排量低,且一直在效率最好的转速区间工作,耗油很低。况且,增程发动机也只是备不时之需。当你只是平时的工作加上家用,一天一般都不会有超过200公里的行程,等你晚上回来了,又可以充电了。只有当你需要走长途了,增程器才用得着。当然,这样的使场景应该是现在大部分人都适合的。既能使电动车在大多数时候都以纯电动在使用,又不会有里程焦虑,限制了电动车的使用。

当然,如果车子偏小点,又能重新针对电动化进行设计,比较轻了,又装上增程器,那现阶段的电动车将会非常实用了,续航也能与燃油车比拼了。

电池续航1500公里,燃油车真的要淘汰了吗?

淘汰不太可能,还有很多玩车的人会玩。但是会取代大部分的生活用车,关键点并不在续航里程,而是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充电设施和应急服务能力。当充电变成非常便捷容易的事情,即使只有200公里续航也足够普通用户的日常使用,需要长途时可以便捷的租赁长续航车型,和使用快冲或换电解决长续航。我相信中国会在电动车时代取得汽车产业的领导位置,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必将换来大市场大回报!

续航增加30%,新一代丰田Mirai会是氢燃料汽车的未来吗?

潜艇都不选用氢燃料电池,而选择固体燃料电池研发并取得显著成绩。那么可以断定:氢燃料电池没有未来。

至于题主谈到的丰田Mirai续航增加30%,每次续航的增加就是技术的突破,值得赞扬,至于新能源汽车是否“氢燃料汽车”的未来?

答案:肯定不是。

究其原因如下:

一、氢燃料电池成本导致车辆价格过高。

二、车辆上氢燃料不不变于携带储存与加注。

三、丰田全球累计销量这种新能源车估计1万多辆,那么加氢站势必受限。永远没有加汽油那样方便。

四、如果区域性的氢燃料纯电车运行,最好发展公交、出租、网约车等短距离内有合理的加氢站,既环保又方便。

最终结论:未来不是氢燃料电池纯电车的天下,或许研发固体燃料电池才有未来。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31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