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行业裁员潮来袭,原因究竟是什么?
导读:
甲骨文开始裁员,为何科技公司频现裁员?难道“科技泡沫”又要来了?甲骨文裁员那么多,尤其是当中的老员工,估计怎么也想不到这种被裁的痛苦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一方面,我觉得是科技转型...
甲骨文开始裁员,为何科技公司频现裁员?难道“科技泡沫”又要来了?
甲骨文裁员那么多,尤其是当中的老员工,估计怎么也想不到这种被裁的痛苦会降临到自己头上。
一方面,我觉得是科技转型的原因,一些企业没跟上发展步伐,不得不裁员。
另一方面是扩充过快的原因,5年、10年的规模用一年时间就扩建到位了,恰逢经济困难时期,不得不重新精简。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财务报表好看是比较重要的,裁员最能显性地改变财务报表,原来亏损的,裁掉不少员工,似乎成本就压缩了,就盈利了。
甲骨文裁员的事,应该有更隐性的背景。比如外企在国内的竞争优势不那么明显了,美国也在呼吁这些高科技公司的回流,还有中美之前长期来的经济及其他方面的竞争,都导致了这样的局面。
如果美国持续力压中国的话,我相信很多中国人对美国、美国企业、美国老板、乃至美国文化的认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2018年以来,国内经济遇到了不少困难,不仅看到甲骨文这类的美国企业,国内的企业,连BAT都裁员,或压缩招聘了,还有华为、美团、滴滴等,我们也不知道会不会有更糟糕的情况,总之,工作丢了,是一件很让人伤心的事。
近些年全球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迅速发展,注定数据库技术会在不久的将来被完全取代。当前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00亿,其中大部分份额被AWS、微软和谷歌三家公司瓜分。尽管市场还处于高速扩张阶段,为后来者留有赶超余地,但科技行业的高垄断性决定了甲骨文公司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在云计算市场成熟之前,甲骨文公司不能后来居上挤入一线俱乐部,公司依然会遭遇失败的命运。
因此尽管作为核心业务的数据库业务还能为公司提供不菲的盈利,但甲骨文却不得不壮士断腕,提前考虑裁撤相关部门以便进行云技术研发。
我们前两天刚做了一期视频节目《甲骨文公司中国区首批裁员900余人, 柯达相机之殇再现?》,可以看看。
美国科技企业大规模裁员,中国以外区域2023年会陷入经济衰退吗?
我想先说一点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员工收入远高于发展中国家,那为什么美国的普通工人的工资也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同样一个理发的师傅,他们掌握的手艺是差不多的,为什么欧美的理发师傅要比亚非的理发师傅收入高那么多呢?
一是因为他们要价要的高,二是他们的客户有钱,要价高也出的起。
就像肉涨价了,卖鸡蛋的也跟着涨价,为什么,卖鸡蛋的说,我也想吃肉啊。
高科技企业凭借技术,在全球市场挣得高利润,员工收入高,带动了周边的消费,消费水平上来了,给他们提供服务的人也就有了收入,政府也有了税收,公务员老师的收也能提高。这样一个循环走下来,一下地区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提高了,经济就在良性的轨道上。就像一个县城里有一家支柱企业,特别赚钱,明明他就几千员工,围绕这几千员工的餐馆、娱乐、服务、教育等行业,有可能养活上万的。当地有财政局收入,各种事业单位等等活得也不错。
但是,如果有一天,这个企业倒了呢?
就像鹤岗挖光了他的煤、玉门采光了他的油?然后工人们走了,那餐馆、KTV、洗脚城也就关门了,最后政府也有可能关门了。
美国科技企业大裁员,如果是短期的行为,问题不大,裁掉的人自己去创业,去其他公司,可能还刺激性起整个市场的创新能力。但是,当下的环境、创业?找新工作?如果找不到呢?是向下兼容,去抢出租车司机、外卖员的饭碗吗?
具体的的数据整理起来太累,我就是随手写的人,懒得去整理,但看到的信息给我的感觉,这个题目有那么一点小心机。
坦荡一点,2023年,全球经济事实上已经陷入了衰退。
中国也没有例外。
虽然个别国家的在补前两天疫情影响的旧账,短期的增长数据确实很好看。
但是,疫情、经济体脱轨、战争、自然灾害……两年的的负面的消息是接连不断的,世界能继续维持这种相对的和平已经是很艰难了,就不要指望还像之前那样的经济高速增长了,真的,不是很现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