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小学课后服务全面开展,效果如何?
导读:
乡镇中小学课后服务如何实行?首先是师资保障。农村集镇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的师资以本校教职工为主,向其发放合理报酬。学校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适当考虑课后服务因素,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
乡镇中小学课后服务如何实行?
首先是师资保障。农村集镇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的师资以本校教职工为主,向其发放合理报酬。学校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适当考虑课后服务因素,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
其次是经费管理。学校可适当采购课后服务活动所需小型器材设备以及耗材,不得以租用校外培训场地、聘用校外教职员工和扩大培训场地(装修、维修)规模等变相增加课后服务成本,更不能因开展此项工作而增加学校的债务负担。
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意见?
由学生家长自愿选择,不能一刀齐。要尊重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其次时间要科学合理,真正意义是为了减负,年轻家长负担。
第三参加服务的同学,学校要保证质量,在校时间的学习效率,更要把安全保障最为首要条件。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
中小学课后服务收的钱都送去哪里了?
中小学课后服务收的学生家长的钱,首先必须缴纳到财政部门的预算外账户中,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课后服务结束后,打报告申请支出,主要包括辅导教师工资支出,学校统筹安排的部分资金。分配方案经学校教代会批准,按既定方案,进行发放到位!
5+1课后服务是什么意思?
现在课后服务不是5+1,课后服务是“5+2”,即中小学阶段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上下班时间与学生上下学时间不一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把学生托付给助学机构成了家长的无奈选择。为了彻底解决这一矛盾,国家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全部今秋全面实行延时放学政策,让学生放学时间晚于当地家长下班的时间。
中小学将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对此你怎么看?
普遍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是大好事一件,有利于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01,通过研读,我们可以看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2018——2022实施方案》内容指出要“推进基础教育巩固提高”。这方面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四个方面。
1、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2、对推进学前教育和加快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做了要求。
3、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组织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4、着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支持中小学校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请大家注意第4点:支持中小学校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02,笔者认为,普遍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有三个好处。
1、减轻家长接送时间冲突,适当减轻家长辅导负担,减轻学生在家课业负担重,还能培养学生兴趣特长。
2、避免教师攀比和心理不平衡。目前,课后服务工作只在部分城镇走读学校进行,而比走读学校工作时间更长的寄宿制学校似乎排除外课后服务工作之外,这让寄宿制学校教师有思想包袱。众所周知,寄宿制学校较走读制学校而言,学生在校时间更长,教师工作更辛苦,但这一部分学生恰恰被排除在课后服务工作之外,很不合理,也不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3、明确界定了学生在校时长。以前,学生在校时长和教师工作时长问题争论很大,一方面,广大家长埋怨学生在校时间短,还影响看护人的工作和精力;另一方面,广大教师认为每天时间太长,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即便有两个多月的寒暑假也不能弥补。此次《方案》实际上明确了教师应该得工作时长和学生应该享受的看护时常,通过政府(或家长)购买服务的方式,适当减轻家长接送压力辅导压力,同时给多付出的老师一定的经济补偿。这就理清了关系,有利于明晰家校关系,保障教师权利,减轻学生家长负担。
此次《实施方案》的规定,无疑给所有中小学吃了一颗定心丸,相信过不了多久,各学校都会开展课后服务,学生家长可以减少半下午接送孩子的烦恼,老师也能多一份收入。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此规定是好事!
我是【文轩阁】,关注教育,致力公平,欢迎关注转发!
中小学普遍实施课后服务,是教育部门解决当前存在的社会关心、家长关切、为师生减负的重大举措,是顺民心和民意的,可以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1、学生家长们如释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因为他们不再为上班工作时间与孩子放学时间冲突无法接送而犯难,也不再为校外托管班收费而烦恼,更不再为学生的安全而担忧。
2、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放学时间的提前,减少了正课时间的压力;学校教师的课后服务,又给了学生更多安全监管之下的自主活动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
3、教师也是受益者。学生上下学时间的调整、放学时间的提前,只是针对学生,教师的正常工作时间是不变的。学生提前放学进入课后服务(或托管),不仅减轻了教师上课靠班的压力,也减少了学生作业量和老师阅批的工作量。
有人说,学校实行学生课后服务后,应当收取一定费用,给教师增加适当报酬。我认为此事不妥,也大可不必,因为教师的在校时间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学生放学后,一部分老师负责学生的课后服务,而大部分老师仍然该备课备课、该批改作业批改作业。
千万可别这样,我已经有了不祥的预感。
开展课后服务是什么意思?想解决什么问题?放学过早?
现在我们这儿的情况是,小学生上午6:40起床,洗涮吃饭,7:20去学校,7:30以后学校基本已经开始忙活了,下午5:30放学,到家后学生吃过饭开始写作业,基本上能写到八点多,洗涮后也该休息了。基本没什么空余时间,初中更不存在空余时间。
所以说,学生在校时间已经不算短了,负担已经够重了,开展课后服务,目的是学生放学后没去处,学校给找点有意义的事做,别去辅导班,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实施,问题就出来了。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执行政策上,再好的政策,执行的时候形似神悖,你检查的时候外表和你要求的一模一样,但出发点完全背离。
一,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现在学生在校时间已经不短了,回家还有作业,但如果实施课后服务,不少的学校肯定会这样,你让我六点走,搞这搞那多费事,直接辅导文化课,学生继续学习,又省事有提高了质量,回家照样还有作业,实质上学生课业辅导更重了。
二、加重教师工作负担。
学校拿到了延长工作时间的尚方宝剑,放学不能走,课后服务,实施者还是老师,老师费心费力去搞活动服务的有几个,还不是被动的看孩子?看着做作业最省事,实际上延长劳动时间,加重工作负担,效果也好不到哪儿去!
小学生减负还减不下去,还搞什么课后服务,我敢说制定政策的一定不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学校按点上下课,学生按时到校,按时放学,本来都已经完成份内之事。
但应部分家长对孩子要求的拔高,课后又去拜师辅导或者送进校外高收费辅导班辅导。
又因利益相当客观,有商机,各类辅导雨后春笋,外加浓重商业目的的宣传,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上课不讲课后讲,等等,让所有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充满了焦虑感,都花重金把孩子送进了各类辅导班。
以前,多数孩子放学可以回家,有爷爷奶奶或者爸妈在家,或者陪护或者陪同写作业。可当下,要么爷爷奶奶也在上班,要么打工赚钱,要么不在孩子身边,也或者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只有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陪护的留守儿童,也有部分上班族,与学生上下学时间不符,孩子放学后无处安防,校外课后服务托管,更是遍地开花。
高额收费增加了家长负担,长时间困坐室内也累坏了学生,家长学生怨声载道,可以说,已经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现在又实行由学校延时托管,只是把该问题暂时的转移,根本问题没有解决,还会衍生出更多的新问题。比如安全费用人员等等。
个人愚见,谢绝攻击谩骂,欢迎讨论。
任何事物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中小学普遍实行课后特管服务后,对家长来说是再也好不过了,孩子有人操心,课业有人辅导,既省事,又省钱省心,找到了一个兼价而又全方位服务到位的高级保姆,估计家长做梦都会笑醒。而对老师而言,他们不但减不了负,而是牢牢被捆绑在了学校,一般高中生六点半到校,晚自习下后十点半到家,初中生七点到校,晚六点放学,小学生七点半到校,五点半放学,中午饭大既两个半钟头,加上路上的耽误,他们能休息多长时间?人人都说学生起早贪黑非常辛苦,可试问长时间陪伴学生的是老师,而他们来学校比学生还要早,回来比学生还要迟,难道他们不辛苦吗?更何况他们也是娘的儿女,也是妻子和丈夫,也是孩子的父母,他们也担当着整个家庭的使命,把他们全身心捆绑在学校那么长时间,他们也是肉身凡胎,难道他们不需要正常人的生活吗?难怪许多人不愿当老师,男老师少之又少,有人调坎男老师是教师中的大熊猫,这也说明教师这一行业确实没有吸引力,出力不讨好。现在你别说课后托管服务家长拍手叫好,说他们能安心挣钱上班,把孩子成长中的一切推给了学校推给了老师,可孩子以旦功成名就,名扬四处的时候他们是再也记不得半点老师的好了,全是自己教子有方,自已基因强大之类的夸夸其谈,光宗耀祖,鱼翁收利全是家长的利益,老师这时逍声匿迹,无人提及。这就是当今现状。某某人金榜齐名,进入清北,都说这是谁谁谁的孩子,没有人说这是谁谁谁的学生,这样的现状,大家说谁还愿意当这个老师,我想只有师德特别高尚的人了。所以个人认为学生不应该一概推给学校,推给老师,家长应该承担起家长的主要责任,毕竟孩子是一个家庭,一对家长一生最主要的事业,无论你有多忙,多贫穷,培育孩子是一生最主要的责任,这一重大责任谁都不会替他们买单,必须自已承担起,做为老师在学校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份内之事,没有必要为自已份外之事买单,咱们老师家长各施其职,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不信教育不好孩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