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国产芯片崛起之路,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国产芯片崛起之路,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原标题:国产芯片崛起之路,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导读:

国产芯片:中芯国际18年造芯,为何崛起就这么艰难?中芯国际承担中国芯片重任可能有些悬。1、从一开始它就不是民企那样盈利导向,靠国家重视拨款怎么行?2、没有企业家,没有企业家精神...

国产芯片:中芯国际18年造芯,为何崛起就这么艰难?

中芯国际承担中国芯片重任可能有些悬。

1、从一开始它就不是民企那样盈利导向,靠国家重视拨款怎么行?

2、没有企业家,没有企业家精神灵魂。

3、有上海企业的通病,包括:靠政企人脉,迷信外企高管经验,依赖国家投入。

建议:以类似东风41这种国家直接主导,撇开大基金等中间环节。我国技术研发,要么直接国家,要么民企,大基金或国企,只适合垄断性或资源或贸易。

中芯国际为中国国内的晶圆代工龙头企业,目前14纳米制程方面已进入量产,但接下来10年时间之中,其7纳米的研发道路恐被卡死,而其中的原因,中芯国际最大的困境及致命伤是无法取得高阶制程所需的极紫外光(EUV)设备!

国产芯片崛起之路,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中芯国际的14纳米制程去年底刚量产,目前仍在爬升阶段,真正开始放量要到今年底;而反观竞争对手台积电,在3纳米制程初步在预定明年上半年试产、2022年下半年量产,同时也积极加速2纳米研发脚步;半导体行业业内专家预估,中芯国际的N+1制程相当于台积电10纳米,可望于今年年底小规模量产;N+2制程相当台积电7纳米,但最快速度也要到2022年初才能小规模量产。

国产芯片崛起之路,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眼前华为的遭遇与坚困处境,就是遭受特朗普政府的出口禁令限制及制裁,而中芯国际作为华为重要的供应链体系之中的一环,同样很可能被波及,在这种情形下,中芯国际将面临两大挑战及风险!

风险一,大客户华为陷入困境;美国商务部5月中旬对华为祭出口新禁令,无论是美国或外国企业,若没有拿到美方特别许可证,就不能使用美国的软件或技术设备制造芯片并出货交易给华为。基于前述限制,中芯国际采用美国设备同样不能为华为代工,然而华为是中芯国际的大咖客户,也是14纳米制程最主要客户,一旦痛失华为的大宗订单,中芯国际的运营恐将遭受重创。

国产芯片崛起之路,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风险二,美国制裁措施威胁度大;中芯国际在2018年向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艾司摩尔(ASML)采购极紫外光(EUV)设备,不过受到美国阻拦,至今仍拿不到货;而事实上已经被美方制裁,在中美贸易摩擦与关系紧绷之际,中芯国际拿不到高阶制程所需的EUV设备,其技术发展已被美国卡在了7纳米制程上。

国产芯片崛起之路,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因此,中芯国际若想往更先进技术制程方面迈进,就必须等待国产EUV设备登场,而根据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加上产线验证时间,EUV光刻机国产化就得等到若干年之后了。这对中芯国际来说,将是非常尴尬的局面,无法获得极紫外光EUV设备,在2020之后的很长时间之内,中芯国际的芯片制程恐怕要原地停留在7纳米了。

所以,作为国产芯片制造领军企业,中芯国际18年造芯历程,在起步本身就较晚的情况之下,再加上种种不利的外部环境影响及限制,其崛起之路必将艰难异常!

18年造芯?听说现在的芯还是当年给摩托罗拉打工,人家走时送的。所以别骂中兴了,中国没有一家有完全技术和器件是自己的芯,包括华为!造芯要从基础打磨起,中国这方面人才和技术太弱太弱,要集全国之人才、金元拼几年才会有收获

中国AI芯片四大金刚崛起,为何纷纷抱台积电的大腿?

这也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1、 半导体芯片生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IC的设计、加工、测试均涉及大量的材料、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是一个极具技术含量的复杂生产过程,是一个高度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同时它也是一个高度知识产权保护的产业。仅有少数几家大公司例如ARM、英特尔、AMD、三星、台积电等少数公司比较全面的掌握了半导体的生产工艺。

2、 如果四大金刚要想自己生产芯片,面临门槛高,成本高的问题。门槛高:首先要建厂,购买半导体生产设备,还要掌握半导体生产工艺,购买半导体生产材料,建立一个IC的生产体系,我觉得至少100亿美元,而且还要看成品率,都掌握了上述内容,还得看成品率,如果成品率太低,就没有商业价值了。而且,如果想通过收购进行快速技术扩张也是面临的较多的困难,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都采取了对大陆进行技术封锁的策略,不让你收购,不该给你甚多生产设备,从零开始,技术困难太大。连苹果的芯片都是代工的,就可想而知了。

3、 这种高度复杂的产业,短期很难全面掌握全部的技术内容,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积累,目前四大金刚也就是改进了芯片的设计,离自己生产芯片还要很长的路要走。贸然投资,风险太大,而且你积累的同时,你的竞争对手也在进步,选择台积电也是理性的选择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评论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共17人参与)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