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职考公考 > >正文

真实的钟南山:烧过锅炉留过级,2次命悬一线,35岁才踏上从医路

来源: 中国教育晚报   |  作者: 王烨   |  发布时间: 2020-03-07

  1936年10月20日,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南京中央医院的儿科主治医师钟世藩像往常一样在病房忙碌着。

  给一个个小病人做完检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钟世藩就听到有个同事对他说:“钟医生,生了,是个大胖小子!”

  钟世藩兴匆匆的赶往妻儿身边,一把抱起刚刚诞生的小婴儿,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南京中央医院是我工作的地方,也是孩子诞生的地方,医院又正好处于钟山的南面,不如我们将孩子叫钟南山吧?”

  “好!”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欣然同意。

  钟南山,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在多年后,成了全中国人民的“定心丸”。

南京钟山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占北京、上海后,一路南下攻城掠地。为了躲避战火,南京中央医院决定转移到贵州贵阳,钟世藩全家也打点好了行李,准备随大家一同前往贵阳。

  不料,就在他们出发前夕,日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空袭,致使大面积房屋倒塌,很多人被炸死炸伤。

  钟家也在这次空袭中损失惨重,房子几乎被夷为了平地。

  袭击来的太过突然,大家甚至还没反应过来,就见房子已倒塌在地,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和钟南山的外婆呼天抢地的跑到钟南山的小床边,一边哭一边用力扒开废墟,直到她们哭的快虚脱时,才在废墟中扒出了未满周岁的钟南山。

  倘若母亲和外婆再迟一刻,钟南山也许就此被死神带走了。

钟南山与父亲、母亲和妹妹

  二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前夕,钟家随南京中央医院千里跋涉,转移到了贵州贵阳。

  贵阳此时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硝烟弥漫,民不聊生。随处可见流浪者伸着干枯的手,无助地向路过的人乞讨。

  1945年年底,钟家随着医院再次迁移,从贵阳一路奔波到了广州。

  这年,钟南山9岁,读小学四年级。那时的钟南山十分贪玩,学业上让父母操碎了心。

  大家都升了五年级,父母考虑到钟南山基础十分差,老师也担心他升了五年级跟不上,所以他被留在四年级再读了一年。

  这次留级,好像唤醒了钟南山,他完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彻底丢掉了散漫和懒惰,变得极为好学和上进。

  每天除了读书之外,钟南山最感兴趣的事就是观察父亲买回家做实验用的小白鼠。

  随着小白鼠们一天天长大,钟南山也在一天天变成熟,有天,他很严肃的对父母说:“那些小白鼠真自私,从来都是只顾自己吃东西,不考虑同伴有没有吃的。”

  钟南山在这个年纪,就已经有了无私、分享等意识,所以他最终能成为了一个忧国忧民、无私奉献的国民好医生,也很好理解了。

18岁时的钟南山

  三

  钟南山的学习能力极强,在他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并付诸行动后,他的成绩很快就名列前茅了。

  从初中到高中,钟南山基本上一直是班级第一名。

  在同学们眼中,钟南山不仅是一个学霸,还是一颗耀眼的体育明星。

  1955年春,读高三的钟南山参加了广东省田径比赛,获得了400米第二名,并且打破了广东省记录。

  随后,钟南山又代表广东队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田径运动会,在400米比赛中,取得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

  仅仅几个月后,钟南山参加了高考。

  虽然此前因为备战田径比赛落下了很多功课,但钟南山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医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大学医学院。而那年,北京医学院在广东仅仅只录取了5个人。

  钟南山初到北京上学,家人放心不下,就把他托付给了北京的一个亲戚,而这位亲戚的女伴有个侄女叫李少芬,和钟南山差不多年岁。

  有好几次,钟南山去亲戚家,李少芬恰好也在,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就走到了一起,并在8年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钟南山和李少芬的结婚照

  大一这年,钟南山不仅遇到了相伴终生的良人李少芬,还因学习成绩和体育成绩都比较出众,作为北京各大高校的“三好学生”之一,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

  “那个时候,我真开心哪!”回忆起这一光荣时刻,钟南山的脸上露出了骄傲的微笑。

  1958年,读大三的钟南山被抽调到北京市体育集训队训练,准备参加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那段日子里,钟南山每天早出晚归坚持跑步训练,在300多个日子挥汗如雨的努力下,在1959年9月份第一届全运会的赛场上,战胜了众多专业运动员,以54秒4的成绩,打破了男子400米栏全国纪录。

  体育一直在钟南山的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有人曾问钟南山为何如此喜欢体育运动,他说道:“因为体育运动能培养人的三种精神:第一是力争上游的竞争精神,第二是团队精神,第三是如何在单位时间里高效地完成任务。”

  钟南山不仅在体育运动中践行着这三种精神,还将它们运用到了工作和学习中来,这也是84岁高龄的钟南山,还能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

跃起者为钟南山

  四

  钟南山1955年入读北京医学院,1960年毕业。

  除去备战运动会和实习的时间,满打满算,钟南山的只读了三年半大学,而医学生本科阶段的学制一般是5年,这也意味着在大学阶段,钟南山错失了很多学习临床医学知识的机会,这无疑是他从医路上的一个巨大的遗憾。

  在踏入北京医学院的那一刻,钟南山就做好了献身医学的准备,然而命运弄人,从一名医学生到成为一名医生,钟南山历经了重重困难。

  由于综合能力较强,大学毕业后的钟南山留校作了辅导员,除此之外,他还从事放射医学教学工作。

  四年后,钟南山被下放到山东乳山,乳山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钟南山在那里吃尽了苦头。

  1966年,就在钟南山从乳山刚回到北京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了,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和母亲廖月琴都在此次浩劫中受到了严重冲击,钟世藩被下放,廖月琴在“文化大革命”中去世。

钟南山与父母和妹妹

  作为“阶级敌人的后代”,钟南山的处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应对变故和丧母之痛,钟南山拼命干活,想要用肉体的劳累来麻痹自己痛苦的神经。

  因为干活卖力,钟南山因此得到了一份烧锅炉的工作,虽然这份工作又苦又累又脏,可这在当时,却是一份大家挤破头都想要的工作。

  钟南山一直是一个极具奉献精神的人,虽然繁重的劳动让他感到体力不支,但当一年一度的献血报名的报名表发下来时,他还是积极地在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400毫升血早上从他的身体中被抽走,晚上他就又开始了繁重的劳作,没有补充任何营养,甚至没有小憩一会。

  高温下,钟南山用尽全身的力气将一铲子又一铲子的煤炭送进炉膛,他觉得手臂越来越没有力气了,没过多久,他就因为体力不支倒在了炉膛边。

  热浪瞬间笼罩着晕过去的钟南山,幸亏不久后一个来打热水的人发现了他,他才得以死里逃生。

  钟南山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1971年,这时,他已大学毕业11年了,而这些年,他基本没有从事过临床医学方面的工作。

  钟南山的妻子李少芬是位篮球运动员,1970年,李少芬被从乡下调回广州,重披战袍,加入了广东省女子篮球队。

  就在李少芬卯足了劲准备重拾辉煌,为国争光时,不料却在一场比赛中负了伤,不得不回到了家中静养。

  上有老下有小,和丈夫钟南山常年两地分居,几乎所有的家庭重担,都落在了李少芬一个人身上,而广东省军区领导去探望在恢复中的李少芬时,得知了这一情况,于是承诺尽快将钟南山调回广州。

  1971年,在领导的关怀下,钟南山回到广东,成了广东省第四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

  11年前离家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11年后再回家乡,一事无成,世事沧桑。

钟南山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ICU医护

  眼望着曾叱咤体坛的妻子,曾玉树临风的父亲,都因沉重的家庭负担,面容看起来和实际年龄极不相称,钟南山心里难过极了。

  这天晚上,钟南山和父亲聊天到很晚,临睡前,钟世藩说:“南山,你今年多大了?”

  “35了”

  “哦,都35岁了,真可怕!”

  说完这句话,父子两人都没再吱声,转身回了各自房间,但钟南山却躺在床上彻夜难眠,一直在心里默默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的份量。

  钟世藩在钟南山心目中,不仅是位严父,也是一杆标杆。

  父亲35岁时,已经是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了,而自己35岁了却仍旧一事无成,想到这里,钟南山的心中充满了危机感,他在心里默默告诫自己,一定要快马加鞭,将逝去的时间追回来。

  多年来,钟南山总是对大家说,我的医学事业是从35岁才真正开始的。

  而钟南山这个开始,其实举步维艰。

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六

  因为从未有过临床经验,钟南山被安排到了医院门诊室,从最基本的内科门诊医生做起。

  可安于现状,从来就不是钟南山的作风。

  医学知识不扎实,他就废寝忘食地啃读医学书籍,请教同事和同行;临床经验缺乏,他就跟着同事学看病,跟着同行学如何给病人制定诊疗方案……

  除了吃饭睡觉外,钟南山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图书馆、X光室和心电图室,他太渴望成长了,也太想证明自己了。

  在不断的学习和努力中,钟南山从门诊医生,一步步成为了主任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在这次新冠疫情中,钟南山更是成了大家的“定心丸”。

  这一路的每一步,都步履维艰,但却掷地有声。

200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10大人物”

  “一个人要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东西,才算没有白活。”这是钟世藩曾对钟南山说的一句话,也是让钟南山终生难忘的一句话。

  同时这句话,也一直像一盏灯塔一样指引着钟南山前进。

  2003年非典,他说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

  2020年新冠肺炎,他逆行去了武汉!

  钟南山曾表示,自己已经80多岁了,但他并不会满足,因为他还有两项工作没做,做完之后,他才能真正达到父亲的要求。

  我们不知道钟南山还要做完哪两件事,但我们知道,这两件事,一定关乎责任与奉献,关乎大我与祖国。

  青山不老,绿树常青。钟院士,其实您早已可以问心无愧的说:“爸爸,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这一生,我没有白活。”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