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非遗传承,文创激活苗绣新生力——“墨苗轩”团队推动海南苗族文化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宸跃 发布时间:2025-05-06
来自海南大学的“墨苗轩”项目团队以“数字化保护、文创化发展、市场化转型”为核心思路,聚焦海南苗绣传统技艺的传承与推广,积极推动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一、构建文化数据库,夯实传承基础
团队成员在调研五指山毛纳村、走访50余个村落的基础上,汇总记录了超过130种苗族传统刺绣技法,搭建了海南省首个苗族文化数字数据库。这一数据库涵盖苗族纹样、古籍等核心文化资源,实现了对海南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也为后续的设计创作和文化传播提供了坚实支撑。
功能与美学并重,打造实用型非遗文创
围绕“苗族纹样+现代设计”的思路,《苗韵寄情》设计推出涵盖文创、服饰、日用家居等多领域的系列文创产品。项目打造“东坡苗韵”等联名系列,深入挖掘苗族图腾、节庆、歌舞元素进行视觉转化,使非遗技艺真正走入大众生活。
文创产品融入苗族刺绣核心技艺,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融合路径,既保留针法复杂度与艺术性,又优化制作效率。团队在设计的苗族主题围巾、手袋、手工笔记本等产品中,以数字印花结合手工点缀的方式,既还原了苗绣肌理,又控制了合适的市场成本,提升了产品市场接受度。
“苍耳”系列:苏东坡与苗医文化的跨时空对话
在众多文创设计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以“东坡苗韵“”为主题的系列家居与随身用品。该系列设计灵感来源于苏东坡在海南儋州撰写的医药随笔《苍耳录》,结合苗族民间药用知识和刺绣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叙事与视觉表达。
插画部分采用国风水墨风格,描绘苏东坡与苗族女孩共同触碰苍耳植物的画面,营造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感。色彩上选用低饱和绿、褐、米色等自然系调性,契合中医药文化“温、和、治本”的理念,也强化产品的审美质感。
三、强化文化表达,推动非遗国际传播
在产品设计中,项目注重文化表达与非遗精神的传递。每一款文创产品均配套中英双语文化说明,通过视频短片、故事化包装、插画手册等多形式,讲述苗族历史、图腾寓意与技艺传承路径,构建多维度的文化传播系统。
同时,团队还推出数字课程和公益讲座,将文创产品延展为“学习工具”,助力非遗走入课堂、走向青年。课程覆盖三所高校、残障群体与海内外文化交流平台,推动苗绣在更广泛人群中的认知普及。
墨苗轩项目团队负责人表示,非遗不只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更是可以通过数字化与市场机制“活”起来的文化资源。未来,该团队将持续深化海南黎苗族文化的数字表达与产业落地,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全球传播提供可复制的样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