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正文

学前教育资源存在结构性错配

来源:中国教育晚报     作者:王艳     发布时间:2023-04-07     

  在北京大兴区的一处小区广场上,一家私立幼儿园招生教师郝蕾,不停地散发招生宣传单。两天后,她又出现在附近的超市门口,树起了幼儿园招生广告牌,坐在旁边等待家长前来咨询。

  这几个月,郝蕾的主要任务就是招生。但结果不如人意,“一天只有两三通咨询电话,来园参观体验的寥寥无几”。郝蕾表示,前几年排队预约来园参观的场景,“恐怕再难出现了”。

  目前,幼儿园招生到底是何种情况?新生人口数量持续下滑背景下,幼儿园又该如何应对?记者走访多家幼儿园进行调查。

  学前教育资源存在结构性错配

  新生儿减少,学前教育最先受到冲击。

  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8.92万所。而《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9.48万所。

  在这波冲击中,民办园更是“首当其冲”。

  从2019年开始,大连市某民办幼儿园园长刘媛媛微信群里,已陆续有民办幼儿园出兑转让的消息。生源数量下降,就无法支付员工工资、房租水电等运营费用。有民办园园长估算,生源数量下降一旦超过25%,幼儿园就难以维持,只能被迫关停。

  天眼查数据显示,国内企业名称、经营范围含幼儿园、托儿所的企业注册数量,自2000年来一路增长超过200%,2022年出现了近十年来的首次下滑,同比降幅超32%。

  民办园从扩张到萎缩,似乎就发生在这几年。2021年8月,北京朝阳区入园登记报名服务平台信息显示,朝阳区目前仍有136家幼儿园尚有富余学位,一些幼儿园学位还剩上百个,这些没招满的幼儿园中包含大量民办园。

  但是,在老牌公办园集中的区域,招生依旧火热。

  记者到访北京市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时,正值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正在操场锻炼。三教寺幼儿园园长王岚告诉记者:“北京各区幼儿园学位供需不均,远郊区县相对均衡,中心城区空间场所有限,现有的入园压力依然很大。”

  对于王岚来说,生源数量减少的表现是,教室等资源逐渐宽松。她正计划将园内的“半日班”恢复成“全日班”,“这仅仅是入园资源紧张的老城区恢复正常的过程”。

  有一个大背景是,针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更加凸显的“入园难”,国务院连续推出3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增加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是重点。

  2021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下发《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到2021年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左右。

  “在一些地方,‘入园难’刚刚得以解决;在另一些地方,也确实存在‘一孩难求’。这两种情况并存。”在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洪秀敏看来,幼儿园出现招生困难,出生率下降并非唯一原因,学前教育资源存在结构性错配问题。

  生源减少不是新鲜事避免师资流失迫在眉睫

  向日葵玉河幼儿园位于北京中心城区的胡同里,是一所普惠制幼儿园,每年预计招收3个小班,每班满额25人,共75人。与公立园不同,即便地处老城区,保住生源也是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生源减少不是新鲜事儿。近几年,适龄幼儿入园已经出现递减。”向日葵玉河幼儿园负责人刘亦歌坦言,自幼儿园成立至今,没有一年招满过。

  “好在开园第一年,我们接收了不少因其他幼儿园装修转园过来的孩子,不然目前在园幼儿会更少。”刘亦歌庆幸,作为普惠园,收费相对较低,每个月政府会根据实际入园人数给予补贴,按照每生每月1900元的补贴标准。

  刘亦歌说,目前幼儿园尚能达到收支平衡。如果再少一个班生源,意味着有一个班里的教师没有了收入保障,“这种关联很明显”。

  在策划今年秋季的招生方案时,刘亦歌依然不乐观,“很可能又无法完成”。“我们希望能够向下延伸招收两岁孩子入园,弥补招收小班生源不足的问题,把闲置教室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避免出现培养了多年的教师流失,同时满足家长们对托育的要求。”刘亦歌说。

  刘亦歌一直想招收托班,但没能如愿。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两间闲置的教室里,教具玩具一应俱全,盖着塑料布。

  “向下延伸”托育服务增强按需有效供给

  当生源变得稀缺,幼儿园开始“向下延伸”,进行托育探索。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托育”话题再次引发热烈讨论。

  上海市教委的数据显示,到2022年年底,已有超过50%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其中超过一半为公办园。上海、深圳、杭州等地也在探索幼托一体化试点。

  “上海等城市公共服务发展较早,加之出生人口逐年走低,原本普惠制幼儿园的学位出现了空余。”洪秀敏还透露,2019年,一项对13个城市入托供需的调研显示,近七成的家庭有入托意愿。“这种意愿,在大城市特别明显。”洪秀敏说。

  一边是家长有需求,另一边是幼儿园有空闲资源,为何不能一拍即合,向下延伸托育服务?多家受访幼儿园都称今年均有办托班的计划,但还未通过教育部门的许可。

  有幼儿园园长坦言:“一般来说,3至6岁的学前教育归教育部门管理,但是0至3岁托育由卫健部门管理。卫健部门对推动幼托一体化很积极,但教育局往往更希望幼儿园生源减少后,优先解决大班额、就近入学等问题。”

  对此,洪秀敏建议:“应尽快理顺托班管理机制,明确教育部门和卫健部门职责。如由教育部门负责准入审批和业务指导,卫健部门负责备案。两部门联合发力发文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加强对行政区域内幼儿园托班的综合监管和质量检查。”

  洪秀敏还提醒,各地应及时调研和预判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在托育服务类型、年龄、内容、形式、价格、距离等方面的不同需求与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增强按需供给、有效供给,在持续扩大托育供给总量的同时,着力发展就近普惠托育。

  “政府部门可通过土地优先保障、税费减免、专项补助、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各类普惠性托育机构的建设发展,建立多主体、灵活多元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体系。”王岚也建议。

  “学前教育领域,‘跑马圈地’‘漫天要价’的快速发展时期已经过去了,正在挤出水分。”刘亦歌表示,新开设托育确实可以抵消人口数量降低给幼儿园带来的冲击。幼儿园也不能只靠吸收存量维持运转,提供高质量教育的服务,始终是幼儿园的生命线。

  “‘向下延伸’提供托育,不是幼儿园的简单转型。事实上,0至3岁托育工作对幼儿园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刘亦歌说。


头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