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减政策下,教育行业如何转型?
导读:
教育转型的正确方向?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首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仅仅需要机械地掌握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转型的正确方向?
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首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仅仅需要机械地掌握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其次,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具备更全面的能力。
传统的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但忽视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等。
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使他们在社会中更加全面地发展。
还包括个性化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推进。
个性化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实践教育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总之,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推进个性化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发展。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出具有竞争力和综合能力的人才。
“减负”政策过后,教育培训行业将如何转型?
从2018年开始,教育部门重点着手,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的负担,对于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专项整治。
从整治的目的和手段来看,是分为三点,第一点就是从资质门槛入手,重点整治那些没有资质,或者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
这一点可能会增加很多课外辅导机构的办学成本,因为大部分的辅导机构为了节约成本,选择的场所,普遍的消防设施并不是很完善。
另外还有可能就是,会造成辅导机构教师招聘的难度增加。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的辅导机构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在招聘的时候并不太注重对于教师的培训,也不太注重教师是否有相应的教师资质。但是以后很多辅导机构都必须出台相应的措施,不论是从招聘上还是后续的培训上,都要做详细的规定。
这次整治的第二个重点就是治理培训项目,取消了那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语文、数学之类)培训,出现的超纲教学和提前教学的现象。
并且会要求辅导机构采用相应的措施,对于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的学科类培训的班次,教学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都要对外进行公布,并且要在教育部门进行备案。
这个措施可能会对很多辅导机构的营业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之前有一部分的辅导机构,寒暑假期间的主要收入就是来自于这种衔接班和预习班。
如果每个班次和教学内容都要通过审核,那么现在很多辅导机构开设的课程,可能就要被停掉。
第三个措施就是学校与教师不能在校外兼职,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学校里面不能非零起点教学。
以前的时候,上辅导班的学生,基本上情况下都会出现超出学校所讲的。比如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提前学了二年级的,甚至小学生提前学了中学的课程。
有的学校的老师,为了照顾大部分学生,每一次开学的时候,都会先做一个调查,看看多少人学过相应的内容,那么都会以多数人的背景为前提进行教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默认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上课的时候重点讲一些核心要点和难点。
虽然这个措施是针对学校老师的,可能会对辅导机构的招生多多少少会有点影响,但是整体上来说影响不大,并且这个措施真正实施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毕竟教学环节的自主性还是比较大的。
不过这些措施对于辅导机构是暂时的影响,还是长久的影响,还有待具体的观察。
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这次减负并不是很看好,认为并没有抓到问题的本质。
现在的减负有一刀切的嫌疑,甚至很多地方在制定减负政策的时候,规定了写作业的时间,规定了放学的时间,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孩子放学之后,家长如果没有下班的话,或者家里没有人能够辅导孩子,他们还是会选择去辅导机构。
更重要的是,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和期望是比较高的,如果学校的学习时间过少,学校上课的内容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那么很多家长也会选择到校外加餐。
最后一点也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在减负的压力下,考试的招生制度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的考试招生制度完全还是等级化的,水平化,模式化。
只要是考试,肯定都会有技巧性的,并且学生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对于成绩提高肯定是更有好处的。
减负措施对于辅导机构的具体影响还不是很明朗,可是却预示着辅导机构已经过了野蛮生长的时代。辅导机构应该更加寻找自己的优势,努力和学校教育形成互补,规范的办学。
关注十点深谈,给您有态度的教育理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